致敬了不起的她!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团队成员26名,其中女性16名,团队服务全校师生,不断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育心育德、立德树人,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成员16名,其中女性11名。在高凡、于凌云、朱冬梅、韩文丽等教授的带领下,团队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奉献意识,不断推动四川省和成都市老年及儿童友好社区构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应用推广,为探寻人口老龄化趋势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应有的努力。

校医院女职工团队由56名医、护、技各专业组成,占医院职工总数的78.8%。疫情防控中,她们无畏困难,主动扛起抗疫重担,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她们积极探索,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用奉献践行医学誓言。

团队成员17人,其中女性12人。团队重学习、强践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服务全院7000余名师生;围绕育人根本任务、配合学校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院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科学管理、精准服务,为建设土木及交通运输世界一流学科、培养新时代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系列显著成果,教育教学获奖创历史新高、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团队成员22人,其中女性16人,涵盖机关管理、教师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和领导干部等各类岗位。团队围绕学院建设发展所需,全力服务学院中心工作,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优化管理和后勤保障,在学校和学院各项工作中展现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团队成员22人,其中女性16人,主要开展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复杂装备设计与制造学科交叉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基金、04重大专项、智能制造新模式等重大科研项目,并承担或参与了多个国家、省、校级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校级以上奖励多项。

团队成员11名,其中女性7名。团队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服务师生,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人工环境的发展,为学校轨道交通人工环境学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有专职教师80名,其中女教师66名,承担全校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所有公共英语教学任务。近5年来,教学成果捷报频传。一年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关率突破95%,并连创新高;学生喜获国家级英语竞赛一等奖10余项。团队陆续建成6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制作4门慕课,编写了“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套;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CSSCI和SSCI论文30余篇;25人次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成果奖13项。

团队成员18名,其中女性12名,在学院党委书记徐革的带领下,紧密围绕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创新协同育人理念,在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等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效推进专业课程育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团队成员20名,其中女性负责人10名,团队紧密围绕学校体育中心工作,顶层设计出国内首家“体育健康超市”,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大学生体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团队成员26名,其中女性16名,团队服务全校师生,不断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育心育德、立德树人,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团队共有成员11人,女性7位,女性占比64%。2019年团队荣获 “2016-2018年四川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四川教育审计创新成果奖”,2022年团队荣获“四川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孟锦同志荣获“四川省教育审计先进个人”。

团队成员18名,其中女性14人。紧紧围绕学校“两大牵总性工作”,以突出服务为导向,强化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将校史馆工作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丰富校史馆内涵建设,多举措推进和提升档案校史育人的实效,使档案馆(校史馆)“存史、资政、育人、服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团队成员13名,其中女性11名。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管理决策等核心工作,为全校师生提供学科情报信息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10人,全部为女性,以优化的管理、优质的保教、优秀的师资积极服务教职工,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学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并成为峨眉山市幼教行业中的标杆单位。

团队成员11名,其中女性8名。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团队紧密围绕学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服务师生,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凝心聚力,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交大附中女职工团队,是由80名女职工组成的温馨的大家庭,她们躬耕杏坛,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将青春与热血,尽洒三尺讲台!

团队46人,其中36人为女性。遵循“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以“催生和唤醒”的教学风格,铸就“勇于面对担当”的人格魅力。创建了“成都市阳光体育示范学校”、“金牛区新优质学校”、“成都市新优质学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肯定。

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现任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兼建筑系主任。持续关注高原藏区的适应性城乡规划设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致力于藏区振兴和城乡建设发展工作。其学术成果对促进高原藏区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省级青年人才;长期从事虚拟地理环境与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青年项目1项等,科研成果突出;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奖励10项。

电气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十年来坚守辅导员岗位,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1077名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校优秀员等荣誉。

不求大丰收,但求小收获。将辅导员工作变成一项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的事业。

前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女双运动员,体育学院教师,校羽毛球代表队主教练。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多年来,融运动员、大学教师、教练员、社会组织负责人四重身份为一体,实践“体育育人”“全民健身”,事迹突出,2020年被授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物与仿生摩擦学研究,在牙齿生物摩擦学机理及其仿生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学院国家工程中心教工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双带头人”工作室创建牵头人。长期致力于新型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大功率变流器及其应用、宽禁带器件(SiC、GaN)及其应用等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