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为何急着和机器人做“断舍离”

对追觅来说,机器人技术的引入是一个战术上的成功,但要将其转化为长期的战略胜利,还需要远超当前展示的技术深度和市场转化能力。

在AI和大模型的强劲加持下,机器人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科技风潮不仅促进了多种终端应用的涌现,还火速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得益于AI技术的赋能,其对话与任务执行能力的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业界的焦点。

然而,行业从业者却出现了两极分化。一些领军企业,如Figure,凭借其在硅谷的广泛投资和支持,于3月推出了首个结合OpenAI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Demo,令人瞩目的交互能力让其一举成为市场的明星。相比之下,其他一些曾豪言壮语要在机器人领域大展拳脚的公司,现如今却悄无声息,仿佛隐退幕后。

追觅科技,曾靠做吸尘器起家,却自称为“广义机器人公司”,似乎在这波AI和机器人的热潮中逐渐失去了声音。在过去几年中,追觅虽然推出了机器人四足和人形机器人,却未能在市场上形成显著的差异化。尽管通过营销“人形机器人咖啡拉花”等热门话题成功吸引了一时关注,但近期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动向却显得耐人寻味,追觅官网上曾经热闹的机器人版块“不翼而飞”,所有相关内容被彻底删除。

最令业界疑惑的是,今年1月,一家名为MagicLab的企业发布了纯电动机器人翻跟头的视频,成为继波士顿动力之后又一家实现该技术的公司。而深入调查发现,MagicLab的背后实际上与追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引发了外界对追觅的疑惑:如果追觅真的具备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为何要将这块业务悄然剥离?作为一个定义自身为“广义机器人”公司的家电制造商,追觅在机器人领域的真实地位究竟如何?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消声匿迹,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考量?

在中国这片热火朝天的机器人创业战场上,追觅似乎在尝试一种别样的策略。众多企业借着特斯拉等巨头的东风,希望在人形机器人的潮流中分一杯羹,但追觅的动作却越来越含蓄,甚至有些神秘。

回顾2021年8月,特斯拉AI Day上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亮相震撼了科技界,同月,小米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四足机器人CyberDog。而追觅,这个从小米生态链孕育而出的企业,随后也推出了自家的四足机器狗Eame One,并成立创新机器人研究院,随后便走上了自称“广义机器人公司”路线年初首场洗地机产品发布会上,突然带来了一款能手冲咖啡的人形机器人迅速火出圈。这一举动,显然是追觅企图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市场中,证明自己占据一席之地的明证。但令人困惑的是,就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技术,如斯坦福的炒菜机器人和亚马逊将人形机器人用于物流仓储的同时,自称机器人公司的追觅却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官网上相关的机器人内容亦被全部撤下,令人不得不疑惑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这种突然的“隐退”引发了外界对追觅战略意图的广泛猜测。在官方渠道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唯一能找到的关于追觅机器人技术的痕迹,便是其新款扫地机器人中所谓的“仿生机械臂”功能。虽然追觅宣称这一技术灵感来源于人形机器人,但这种简单的功能难以与真正的高级人形机器人技术画上等号。

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迅速崛起的今日,追觅科技的战略步伐似乎并未完全符合其所宣称的创新热情。在仔细分析追觅的历史轨迹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无论是与小米的合作还是在特斯拉引领的机器人热潮中,追觅始终扮演的是追随者的角色,并未展现出引领行业的创新力。其次,尽管追觅推出了多款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似乎更多是为了短期的市场炒作而非长远的技术价值。

虽然,追觅人形机器人虽然能执行简单的咖啡拉花动作,但与行业内如Boston Dynamics展示的高度灵活和复杂的机动性相比,追觅的产品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原因是,公司在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开发上,大量依赖外部合作和购买成熟的解决方案,而非自主研发。尤其是,追觅似乎并未在核心技术如动力系统或更高级的人工智能算法上进行实质性的研发投入。

此外,追觅的机器人业务似乎更多是利用市场热点进行品牌宣传,而非真正的技术推广。这种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吸引眼球和资本,但对于追求长期技术革新和领导地位的公司来说,这种做法可能是走向衰退的前兆。同时,对于公司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信誉也可能是一种伤害。当市场热度退却,留下的可能只是技术发展的空壳。

因此,对于追觅而言,现在的关键是决定其未来路径是继续追逐市场热点,还是真正加大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从当前的情况看,追觅似乎已选择了前者。尽管追觅声称要构建“广义的机器人”公司形象,实际上其产品和技术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家电市场。这种矛盾不仅影响了追觅在专业机器人市场的信誉,也限制了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答案很简单,追觅,一个从清洁类家电起家的企业,尽管标榜着百亿营收,在高度竞争的中国市场,追觅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从吸尘器、洗地机到扫地机器人,追觅的主力产品虽多样,但每个产品领域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海尔、美的和海信等都在通过智能化和高端化不断侵蚀传统和新兴家电市场份额。如果追觅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并创新其故事线,它可能很快就会被边缘化,沦为传统的家电制造商。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追觅策略性地选择了高价值段市场。尽管这有助于短期内稳定销售额,但在去年的促销期间,整个智能清洁品类的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显著的比例,其中洗地机的降幅更是高达18.1%。若未来没有新的技术或概念来支撑产品价格,追觅和整个行业可能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这种背景下,机器人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且具有高度关注度的领域,自然成为追觅试图通过高科技形象塑造来维护品牌声望的战略选择。追觅的机器人投入,表面上看似是技术前瞻的大胆尝试,实则更多是市场和资本的一次精心布局。追觅通过引入机器人技术,成功地将自身塑造为一个跟随科技前沿的企业,这在短期内无疑提高了品牌的市场认可度和投资吸引力。然而,这些机器人项目在商业化路径和实际落地方面却鲜有突破,说明追觅在机器人领域的投入更多是战略上的一种展示,而非深入骨髓的业务转型。

因此,尽管追觅在表面上看起来拥抱了机器人技术,实际上这更多是一个市场和品牌策略的选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业务转型或技术革新。追觅始终是一个商人的身份在作祟,其根本目的是变现和盈利,而非深耕科技领域成为科学家。这种策略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在科技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是否能持续成功,仍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